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贵州省从始至终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下,通过“买医保”“请保镖”“上户口”等创新举措,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力求实现全方面覆盖、科学养护、依法监管及促进健康的综合性目标。
由于古树生长年限长,面临着病虫害、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诸多威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过去,贵州省古树名木的保护经费主要是依靠地方财政列支,资产金额来源渠道单一、额度有限,在对受损古树名木的复壮上更是捉襟见肘,古树名木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难以得到一定效果救治,生长速度缓慢,受损古树名木出现逐渐衰弱、濒危甚至死亡现象。为此,贵州省加快探索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一是地方试点找方向。2022年,以黔西市作为试点,部署谋划为古树名木购买“医保”事宜。2023年,由省级下达补助资金让全省68个县自行投保,扩宽保险覆盖面,共完成11万株古树名木投保。经过两年试点总结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县级购买的保险保费高而保额低、保险范围狭窄,投保效益普遍不高。二是省级投保全覆盖。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贵州省启动全省古树名木保险采购工作,对全省名木古树根据数量和区域等情况分成两包进行公开招标,统一为全省所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投保。这种购买模式提高了林业主管部门对古树名木投保的议价权。贵州全省13.75万株古树名木保费为850万元,单株保费不到62元,总保额超过37.2亿元。三是赔付范围有拓宽。除了公众责任险外,省级投保还增加了古树名木救治复壮保险,古树名木因自然灾害造成伤人损物损失、古树名木施救复壮支出、查勘检验判定及排危处置费用等,均由承保机构进行赔付。此外,设立了防灾防损基金池,由承保机构按照实收保费的特殊的比例进行投入,用于开展预防工作,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有效防范古树名木灾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贵州省的古树分布较散、位置偏远,护林员等基层人员任务繁重且专业性不强,在古树名木管护和修复工作中,存在监测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抚育力度跟不上等问题。为此,贵州省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是主动培养专业人才。每年组织举办古树名木保护业务培训,对市、县两级业务人员提供古树名木调查认定、复壮养护、管护监测、法律和法规等方面培训,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水平。二是积极联动司法部门。贵州省林业部门联动公检法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剑河县2600年古楠木盗割案、务川自治县古楠木毒害案、沿河自治县5株古柏木盗割案等案件。在剑河县建立了贵州古树名木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暨古大珍稀树木保护警示基地,宣扬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古树名木保护。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林业、团委两部门联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1+1”项目活动,倡导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和其他适龄公民认领古树名木进行日常管护,减轻基层古树名木管护压力,增强青少年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同时,结合科普宣传周、“1+1”项目、“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等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氛围。
贵州省格外的重视古树名木资源复核监测、数据库建立、档案管理等工作。一是立法先行健全配套措施。出台《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建立省级古树名木大树专家库,印发《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监测与监管办法(试行)》《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认定办法》。二是复核监测摸清资源现状。2024年,贵州省启动全省古树名木复核监测调查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彻底摸清古树名木资源情况与保护现状,为后续开展有关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目前,贵州省已经制定了《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工作方案》《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技术方案》,建立了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管理系统及移动调查端APP(含技术手册),已完成5万株古树名木外业调查。三是深挖潜力合理规划利用资源。梳理贵州省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生态、观赏和科学价值。盘州市妥乐村是世界上古银杏树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依托古银杏群资源优势,妥乐村建设了4A级景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群众增收喜笑颜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吉林印发古树名木维护举动计划
下一篇:莆田中式家具制作多少钱